10月17日,中国科学院华东地区科技文献情报工作交流研讨会在安徽合肥科学岛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文献情报与期刊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华东地区研究所文献情报工作人员、专家学者、行业从业者等40余人参加,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与图书情报工作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会议紧扣“AI与图书情报工作双向赋能发展”主题,由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副主任沈东婧研究馆员主持,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屈哲出席并作开场致辞。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吴新年研究员作“面向战略决策的情报咨询服务:实践与思考”报告;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副主任陈大明研究馆员作“人工智能邂逅人类智能:AI赋能情报研究”报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程冰副研究馆员作“‘AI+科研信息素养’培训视角谈学科化服务的转型思考”报告,刘峥研究馆员作“从知识组织到数据标注”报告,探讨了AI技术在情报服务、科研信息素养培养和情报研究中的应用与实践,以及图情人员通过知识组织和数据标注为AI赋能的创新发展路径。
专题报告环节,超星集团张宝梅子、万方软件王灏、重庆尚唯姜开学三位嘉宾分别围绕“AI在图书馆”“激活数据要素”“智能采集与知识重构”等主题展开分享,为与会者呈现了丰富多样的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文献情报与期刊中心副主任张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技信息与运维中心主任沈力、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图书期刊中心主任贺姝祎三位专家围绕AI赋能文献情报服务、科研工作交流以及图情工作融入科研生态等主题进行了深入阐述。与会代表就AI技术在图书文献与情报服务中的应用,以及文情工作如何支撑AI发展并反哺科研服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此次会议为图书情报领域从业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深化了从业者对AI技术与图书情报工作双向赋能发展的认识与理解。与会专家一致认为,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图书情报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双方的深度融合将为科研服务和知识创新注入强劲动力。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图书情报工作将在服务科研、驱动创新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推动学术研究与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现场合影
推送单元:信息中心数据资源与出版传播板块、科技规划与任务处
撰稿人: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