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五月夏林初盛,万物竞长。在π指数发布8周年之际,营养与健康所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于5月9日下午在明德厅举办“智能技术与科研评估”研讨会。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恩多院士、营养与健康所党委委员、所务委员兼科技管理处处长汪为军、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主任于建荣研究馆员,及来自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所、复旦大学、英国摩根大通、上海市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促进会、营养与健康所等机构的专家出席会议并做报告。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营养与健康所等研究人员和学生近9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汪为军代表营养与健康所致辞,他首先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及感谢,并对“π指数”团队8年来的工作表示肯定,认为《“π指数”-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全球科研机构产出评价》系列报告连续发布8年并能获得华东地区科技情报成果奖一等奖实属不易。希望“π指数”团队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创新和突破,更好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给科研评估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推动智库发展迈向新的台阶。


营养与健康所党委委员、所务委员兼科技管理处处长汪为军代表研究所致辞

  在报告发布环节,于建荣发布了“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全球科研机构产出评价暨2023π指数年度报告”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全球论文量TOP10国家/地区、全球π因子TOP10与π商TOP10机构、全球π因子TOP500机构、中科院下属π因子TOP10机构以及美国、中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全球论文量TOP10国家双基线以上机构分布情况等。并对8年来的发布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缘起人”王恩多院士一直以来的支持表示由衷感谢,也对智能技术冲击下的科研评估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中心主任于建荣研究馆员

  在主旨报告环节,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所副馆(所)长、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刘炜研究员以《大语言模型与智慧情报平台》为题,介绍了大型语言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发展潜力以及优缺点,并详细阐述了大型语言模型在情报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前景,认为建立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智慧情报平台,可以有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情报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帮助信息收集和监测、提供智能搜索和挖掘、提供智能分析和评价、提供语言翻译和分析等服务,为情报工作提供更为精准、高效、智能的支持。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所副馆(所)长刘炜研究员

  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副主任赵星教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智能学术评价中的初步应用试验》为题,介绍了AIGC的发展历程,提出在去五维的大背景下,实现客观数据、智能算法、专家评议和谐共生的“数智人”评价与治理新范式,并从资源维度、技术维度、应用维度和伦理维度阐释了对AIGC未来应用的风险评估,认为人工智能风险中最核心的一点在于其结果的不可承受性,建议未来构建未知的未知风险识别机制,并引入内生安全理论和敏捷治理机制来进行治理。


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副主任赵星教授

  英国伦敦JP摩根大通AI研究部王东升博士以《ChatGPT的基本发展介绍和未来畅想》为题在线参加了会议,他深入浅出地介绍了GPT系列模型,包括GPT2、GPT3和GPT3.5等,并着重阐述了ChatGPT的实现方式和特点、ChatGPT能够思考的原因,认为由于ChatGPT的参数巨大,量变引起质变,从而使其在语言生成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同时也对ChatGPT局限性进行分析,认为未来ChatGPT有望具备主动提问、会推理、能决策的能力,通过与决策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辅助人类做出更优决策。


英国伦敦JP摩根大通AI研究部王东升博士

  上海市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促进会新文科专委会秘书长田野博士以《图书馆学术能力排名研究与实践》为题介绍了基于公开数据的图书馆学术能力排名研究与实践。该研究开发了一套完全基于公开数据的图书馆学术竞争力指数,强调学术贡献度,引入合著者贡献分配模型,期刊+作者综合权重来对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分为个人层面和机构层面进行评价。未来将发布全球图书馆学术竞争力指数、构建图书馆评价数据库、探索精细评价环境下的机构权威建档置模式等。


上海市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促进会新文科专委会秘书长田野博士

  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毛开云副研究馆员以《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潜力评估与实践》为题,从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现状、指标体系和案例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指出成果转化指标筛选应该遵循科学性、全面性、主成分性、主观准则和客观准则相结合、前瞻性原则等,认为成果转化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包括技术维度、市场维度、法律维度和人才维度,并以细胞治疗产品和定量血流分数监测系统为例进行了解析。


信息中心毛开云副研究馆员

  圆桌讨论部分由生命科学信息中心张永娟副研究馆员主持,讨论话题主要聚焦智能技术与科研评估,从对ChatGPT的质疑开始,到如何用ChatGPT为智库服务,五位嘉宾结合自己的专业深入探讨了在ChatGPT冲击下现有平台的未来、最有潜力的智能评估方法或技术、如何才能不被ChatGPT取代以及AI技术如何在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中发挥作用等。最终嘉宾们达成共识,认为ChatGPT、元宇宙等智能技术这个“魔盒”已经打开,大家要迎接、利用好这些技术,解决情报人员信息差、素养差的问题,创造更优秀的智库产品。


圆桌讨论


合影

附件: